明初并入沔县。洪武二十七年(1394)阶、文军乱,太祖遣宁正为平羌将军讨伐,翌年乱平,置宁羌卫于徽州。成化二十一年(1485)建立宁羌州,州卫并存。
清代废卫存州,辛亥革命后降州为县。
民国24年(1935)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,建立宁羌、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,宁强县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。红军北上,建置复旧。民国31年(1942)元旦,改宁羌县为宁强县。于右任曾为宁强赠题“安宁强固”4字,并云:“可作解释新县之名”。
1949年12月11日,宁强解放。自解放以来,宁强县隶属关系基本未变,为汉中地(专)区的属县,
1996年汉中撤地设市,宁强县遂为汉中市属县至今。
行政区划
古属梁洲,为氐羌据地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绵谷县地于东部通谷镇(今金牛驿)置金牛县,四年今县南部置嘉牟县,天宝元年(742年)三泉县自今广元市北移治今县西北阳平关镇;宝历元年(825年)降金牛县为镇并入西县。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三泉县直隶京师。至道二年(996年)于三泉县置大安军,三年军废,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复置。元初改设大安州,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州为大安县,属沔州。
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撤销大安县,三十年九月于今县治建宁羌卫,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改设宁羌州。因古代为氐、羌聚居地,取羌地永宁之意名州。1913年罢州设宁羌县。1914年属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省。1942年1月改名宁强县。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。1951年属南郑专区。1953年属汉中专区。1958年撤销县制,辖地划归凤县和汉中市。1969年属汉中地区。1996年属汉中市。
1949年12月,宁强县设城关、大安、嶓冢、阳平关、燕子砭、凤凰、天池、天台、靖安9区,区下设乡、村。1950年5月,撤嶓冢区,分别并入大安、阳平关两区;燕子砭、凤凰区合并为广坪河区;1951年6月,以序数名各区,9月增设第八区,即:城关第一区,大安第二区,阳平关第三区,广坪第四区,天池第五区,天台第六区,靖安第七区,代家坝第八区。第六区增设孙家岭、李家坝2乡。第七区增设挂子山、小褒城2乡。共76街乡。
1953年,将第七区的黎坪、元坝子、禅家岩、五郎坝、板苍坝、小褒城、挂子山7乡,第六区的孙家岭、李家坝、水田坪3乡和第五区的张家桥、唐家坝2乡,以及铁锁关乡的松坪子行政村均划归黎坪中心区;增置燕子砭、舒家坝、铁锁关、冯家营4区;宁强县共11区,90街乡,355行政村。
